“市民最容易參與城市管理的方式,,就是參與日常生活垃圾分類”。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彭澎的話,,拉開了昨日下午召開的“構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社會參與格局專家討論會”的序幕,。市人大代表、市政協(xié)委員以及社科院,、中山大學,、廣州大學等單位的十多名城市管理專家圍繞了“垃圾分類”、“流動商販”,、“控煙成效”以及“泥頭車”等城市管理的難題,,提出了相關意見以及建議。
前段時間,廣州市市長萬慶良表示,,他愿意當廣州市的“城管志愿者”。據(jù)了解,,目前市城管委已經(jīng)為其制作了“志愿者登記表”,。昨天,會議結束前,,市城管委黨委副書記黃小晶呼吁與會專家和媒體記者,,帶頭加入“城市管理志愿者”行列。“我參加,!”“我附議,!”委員、代表,、專家和媒體記者紛紛舉起手,,表示愿意以實際行動參與城市管理。
垃圾分類 提倡多年卻未有預期成效
建議 需要調動市民的積極性
為什么垃圾分類提倡多年,,并沒有達到預期當中的成效,,也沒有取得像鄰近香港地區(qū)的效果,這是許多與會專家委員最為關注的問題,。知名評論員萬慶濤說,,生活垃圾分類宣傳不到位,而且分類設施的以及設備的不完善和不齊全,,是市民普遍缺乏認識其重要性的原因,。市民只有在廣泛認識的基礎上,才能配合政府的市政工作,。市民并不是不想做,,而是無從下手,無所適從,。他還列舉了日本的相關方面的措施,,在日本街頭,隨處可見“鋁罐”“報紙”,、“硬紙片”等字樣細致地印在垃圾桶上,,提醒著人們要進行垃圾分類,從身邊做起,。
廣州市政集團總工程師,、副總經(jīng)理關安峰就建議企業(yè)對產(chǎn)品不要過度包裝,在避免增加消費成本的同時,,也不會進一步造成垃圾終端處理的壓力,。精簡包裝,既時尚,又環(huán)保,,符合社會生活潮流,。此外,他還認為,,適度引入市場化的運作機制,。以企業(yè)、相對性企業(yè)型,、或事業(yè)型運作,,加強科學技術的運用及更新,做到“焚燒垃圾污染少,,垃圾填埋壓力小”,。
流動攤販 與城管糾紛不斷
建議 親民執(zhí)法減少矛盾
對于流動小販的問題,廣州大學廣州發(fā)展研究所所長涂成林就以市民的身份亮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說,,城管是最貼近群眾,最深入群眾的一群公務員群體,。為什么流動小販對城管的怨氣那么大,?因為城管面對的是社會中的一群弱勢群體,牽動著社會的神經(jīng),。如果城管在處理過程中與流動商販發(fā)生爭執(zhí)甚至惡性沖突,,會造成很大的社會問題。他建議,,要提升基層執(zhí)法者的素質,,杜絕不文明執(zhí)法的現(xiàn)象。
此外,,打擊小販“零容忍”,,有沒有必要?萬慶濤認為,,“零容忍”會激化社會矛盾,。流動小販的存在,就是說明市場需要他們,,他們有存在的價值,。對于流動小販,只要他們把“占道”,、“衛(wèi)生”兩個主要問題解決了,,是可以允許他們擺賣的。關安峰說表示,,對流動商販要有一種尊重,,‘親民的執(zhí)法,,給充分的空間,既方便市民,,也方便商販生存,。
控煙 成效雖不理想但還是有進步
建議 調動市民積極勸阻該行為的積極性
廣州社科院研究員彭澎直言,控煙取得的成效很小,。他說道,,在小區(qū)內(nèi),有的業(yè)主一邊散步一邊抽煙,;有的還公然在電梯抽煙;在餐廳里經(jīng)常都有人抽,,即使貼著禁煙標識,,卻為食客提供煙灰缸。機關里,,領導干部帶頭抽煙的非常普遍,,上梁不正,如何起到表率作用,?控煙不等于禁煙,,因此,他建議,,允許煙民在放置垃圾桶地方吸煙,,劃出可以抽煙的范圍,進一步將控煙順利推進,。
對于彭澎的講話,,廣州市原副市長、市控煙辦協(xié)會會長姚蓉賓強調,,控煙雖然有人說不理想,,但還是進了一大步,市民知曉率就提高了很多,。不能光是靠法律來控煙,,還要有全社會的參與。她還說,,老市長黎子流很關注控煙,,在一次接待活動中看到有領導開會坐下來就習慣性地抽煙,他都會制止,。“每個人都有義務和權力去勸阻別人,,只要大家都動員起來,能夠做一些細致的工作,,控煙是可以見到成效的,。”
泥頭車 如何管住偷運偷倒建筑垃圾
建議 遇到非法傾倒就扣車
關安峰談及泥頭車的管理問題的時候,,對此提出了質疑。他認為,,技術手段好,,管理手段好,一定能將這問題解決,。他建議,,在建設領域,對余泥渣土的價格要給出一定的合理價,,不能一味要求10元一噸運到哪里都不管,,要根據(jù)市場實際情況做出定價。在技術上,,裝GPS(全球定位系統(tǒng))完全可行,,遇到非法傾倒就扣車,政府拍賣車輛,。在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市場,,廣州還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Γ械慕ㄖ芑厥兆錾呈?,有的可以再生產(chǎn)出涂料,,廣州每年建設量大,利用好這個優(yōu)勢,,就可以少挖一些河沙,、少炸幾座山。
而廣東中人建筑物料運輸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李運昌則認為,,泥頭車問題不單獨是廣州存在的,,全國都有。因此,,不能“一套制度,,全國通用”。廣州要根據(jù)自身發(fā)展的需求,,對泥頭車的問題進行相關規(guī)范進行制定,,制定更加安全細致的標準,在保證減少污染的同時,,確保人民生命財產(chǎn)的安全,。另外,對于業(yè)內(nèi)人士的違規(guī)行為,,處理要有點兒“人情味”,,違規(guī)情況,要認真調查,,給予適當懲罰,,最重要不能讓其失業(yè),,要肯定他們對廣州城市建設的貢獻,對行內(nèi)人士進行合理,、合法的引導,。(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