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接近中海油總公司的人士處詳細了解到,,中海油并未參與華藥集團7.5億元的生物能源丁醇項目,,“與華藥集團屬于一般性接觸,在研究該技術中曾經和華藥有過接觸,,不過,,完全沒有進入到項目合作層面。”該人士稱,。
日前業(yè)界有消息稱,,華藥集團終于實施大手筆,擬引進中海油總公司作為合作對象,,共同成立合資公司,,開發(fā)生物能源丁醇。
對于華藥的這個項目,,河北省發(fā)改委網站上的《華北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非糧發(fā)酵制造生物丁醇高技術產業(yè)化示范工程項目》備案證顯示:該項目于4月23日通過報備,,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10萬噸生物丁醇的規(guī)模,總投資7.5億元,,建設期限為今年3月1日至2010年9月1日,。項目由華北制藥集團旗下華北制藥華盈有限公司承擔。
華藥用木薯為原料,,于去年8月份開始試投產,,產品隨后進入英國市場,進行汽車燃料方面的測試,。業(yè)內人士認為,,生物丁醇與做原料藥一樣,,需要發(fā)酵,,華藥在這方面有一定基礎。
華北制藥內部人士也稱,,其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能生產生物丁醇了,。不過,,以前一直當作溶劑使用。而以公司目前的能力,,年產上萬噸沒有問題,。不過,業(yè)內人士認為,,目前丁醇作為燃料的實用意義并不大,,丁醇的市場價格在每噸13000元至14000元左右,且利潤率很低,;而汽油價格才5000多元一噸,。
了解中海油新能源開發(fā)業(yè)務的一位業(yè)內專家對本報記者表示,中海油對于木薯為原料發(fā)酵制丁醇的技術并不感興趣,,該公司正致力于開發(fā)其他更高新的二代生物液體能源技術,。
“因為染料丁醇,包括現在的燃料乙醇,,在生產過程中的能耗和污染物指標排放較高,,中海油如果用傳統工藝生產,與傳統產業(yè)比就沒什么優(yōu)勢,,中海油正在研究新的工藝以生產生物液體燃料產品,,而傳統技術生產的丁醇是沒有技術競爭力,也是沒有前途的,。”這位專家認為,,“目前木薯制丁醇技術較成熟,華藥在技術上雖有一定優(yōu)勢,,但是難點在于這種加工工藝過程中的能耗和水耗的指標很高,,且污染物排放指標也很大,總體來講,,除非這個技術有什么革命性的變化,,否則它與燃料乙醇比沒有什么優(yōu)勢。”
“第二代生物液體能源多種多樣,,丁醇只是一個方向,。中海油正試圖在其他路線上,尋找新的生物液體燃料加工工藝,。”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