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次貸危機余波難平,,世界經濟走向撲朔迷離,而一度被熱捧的新興經濟體也正經受著增速下滑的考驗,。就在這樣一幅全球發(fā)展圖景中,,西方媒體突然將所有熱情都傾注到金磚四國之一的拉美大國巴西身上。
資源價格的不斷攀升,,是巴西經濟大熱的重要原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在資源價格高企的2008年,,巴西的經濟增長速度比“漲價風”刮起前的2006年可能還要加快1%。
然而,,包括美國《華爾街日報》和德國《商報》在內的西方媒體最近之所以大肆贊美巴西經濟,,還另有原因。
在列舉了合理的政策,、持續(xù)的國內景氣,、原材料價格增長等經濟因素之后,德國《商報》在題為“被低估的大國”的文章中說,,在西方的國家和經濟模式越來越多地遭受打擊時,,巴西將成為“民主的試驗田”,“這對西方社會模式的未來十分重要”,。事實上,,金磚四國中同為資源出口大國的俄羅斯今年的經濟表現同樣不錯,但它卻很難得到西方媒體的青睞,。
巴西“受寵”的背后
對于巴西經濟增長獲得西方熱捧,,北京大學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秘書長董經勝教授對《環(huán)球》雜志記者表示,這是意料之中的,。他認為,,巴西最近這些年克服了上世紀80年代的債務負擔和90年代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實現了平穩(wěn)快速的發(fā)展,而且這種發(fā)展勢頭看來還會持續(xù)一段時間,。這樣一個發(fā)展中大國經濟的增長和現代化,,勢必影響國際格局的力量對比。
不過專家也提醒,,西方媒體大幅報道“巴西崛起”,,除去巴西經濟發(fā)展迅速的客觀事實之外,還有西方媒體自我中心論在作祟,。盡管與美國的關系若即若離,,但巴西最近的高速發(fā)展卻被部分西方媒體認為,這個拉美大國具備被捧為“崛起的民主的新興國家”的價值,。一些西方媒體認為,,與俄羅斯等新興大國相比,巴西處在一個更為成熟的發(fā)展模式中,,更有可能實現真正的崛起,。熱炒巴西,意圖在于推銷西方的價值觀和現代化理論,,維護現有的世界秩序和西方利益,。
人們也許還記得,美國總統布什在3年前對拉美的訪問中,,每次講話必大談民主,。他在巴西利亞對企業(yè)家發(fā)表的演講也將民主作為重要主題。然而,,當時就有拉美媒體直言“很多拉美人不再相信美國鼓吹的所謂民主”,。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美所研究員賀雙榮對《環(huán)球》雜志記者表示,在一些美國學者眼中,,意識形態(tài)一直是他們評判一個國家發(fā)展模式和發(fā)展前景的重要因素,,“刻意渲染巴西崛起的制度因素,強調意識形態(tài)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其實也是美國在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和俄羅斯,。”
巴西因何成“金磚”
排除了西方媒體出于自我中心論和為打壓中俄發(fā)展模式而熱捧巴西的因素,人們能以更為接近事實的方式來探尋巴西崛起的原因,。
近些年,,巴西國民經濟穩(wěn)步快速發(fā)展,表現可謂是活力四射,。2007年,,巴西經濟增長率為5.4%,國內生產總值15047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950美元,,通貨膨脹率4.36%,,外匯儲備1979億美元(截至2008年5月底)。
在接受《環(huán)球》雜志采訪時,,不少專家認為,,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特色經濟,對巴西整體經濟的迅速發(fā)展意義重大,。直到現在,,許多人心目中對巴西的印象還停留在一個盛產咖啡、寶石,、鐵礦石的國度上,。事實上,巴西經濟已經擁有了許多新標志,。
巴西利用其產量世界第一的甘蔗生產乙醇,,是全球乙醇第二大生產商和第一大出口商,在生物燃料的開發(fā)利用方面處于絕對領先地位——與美國不同的是,,巴西的生物燃料利用的是甘蔗而非玉米,,不會引發(fā)全球糧食價格的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