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東華大學材料學院院長朱美芳
粗糙麻袋能變成舒適柔軟的服裝,,采用了雜化材料的衣服會向你“噓寒問暖”,納米復合材料制造的人工器官比我們自己的“原裝件”工作得更好......乍一聽似乎不可思議,,但智能纖維材料的問世有望讓這一切變成現實,。前不久,在智能纖維材料領域成就卓著的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獲得了第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這位小時侯穿不起“的確良”的女科學家,二十余載潛心研究智能纖維,,編織了一個神奇的纖維世界,。
聚丙烯細纖 : 比真絲還柔軟
聚丙烯,通常用做窗簾,、麻袋的化纖材料,,可是在朱美芳手里,卻能讓它變成柔軟的衣服,。朱美芳說:“聚丙烯纖維做細后還有個一個特點:能夠導水,。用這樣的纖維做成的衣服里層能導汗,,外層能吸汗,,穿在身上比真絲服裝還舒服,因為真絲只能吸汗不能導汗,。”
談到麻袋纖維變柔軟衣服的原理,,朱美芳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淋浴龍頭如果不加蓮蓬頭,水流打在身上感覺很疼,,而加了蓮蓬頭水壓被分散,,水流就變成了一個個細流,沒有了不舒服的感覺,。一根粗纖維變成很多細纖維制成的服裝,,也是同樣的道理。
從事教學科研20多年的朱美芳,,先后做過30多項國家和地方的項目,,但是將聚丙烯纖維做細這個項目卻讓她印象最為深刻。她告訴記者,,因為這是她研究的第一個項目,,而且一做就是十年。小時候向往著有一件“的確良”的朱美芳,用她的執(zhí)著和努力,,十年磨一劍,,終于獲得成功。
雜化纖維 : 比純羊毛還舒適
身上的衣服能聰明地根據人的身體情況“噓寒問暖”,,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智能纖維材料未來的應用領域之一。朱美芳說,,實現這些設想的前提是,,開發(fā)出能對外界刺激產生響應且可加工應用的智能纖維材料。
近年來,,朱美芳在智能纖維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她把“雜化材料”概念引入了纖維世界,通過新型合成方法和納米復合技術把不同的有機/無機材料復合在一起,,達到多尺度,、多維度和多組分的復合。這可以形象地理解為一個1+1>2的過程,,讓不同的材料在納米的微觀世界中合而為一,,變身成為新的且性能可控、功能更強的新材料,。
“一件純羊毛的羊毛衫并不是最好的,,一定要含有5%或者10%的化學纖維。也就是說,,一件真正的好衣服是將不同的纖維織到一起,,這種雜化纖維在功能上威力大增,用它可以做成吸汗的襪子,、抗菌的服裝,、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床單、被子等,。”朱美芳介紹說,。
納米凝膠:比“原裝”器官還好
實驗臺上一塊小小的透明材料,看起來就像QQ糖,,當你用力拉伸它時,,不論如何用力,它總能恢復原狀,;用刀切割,,永遠也割不斷;把它放到水中,,瞬間吸水后就漲成像吹起的大泡泡糖,。這種拉不壞,、切不斷而又具有超強吸水性的材料就是納米復合水凝膠,它是朱美芳和研究團隊取得的一項重要研究成果,。
朱美芳告訴記者,,納米復合水凝膠是一種重要的生物材料,可以廣泛應用于藥物傳遞,、人體組織修復等領域,,這種新型納米復合材料被業(yè)內專家評價為“迄今為止回彈性最好的納米復合水凝膠”。試想,,在不遠的將來,,在我們的身體上,遍布各種由智能纖維織就的人造器官和組織,,它們甚至比我們自身的血管或皮膚性能更優(yōu)良,,而且可以更換,那將是多么神奇的景象,。
朱美芳教授目前正與上海市某醫(yī)院共同研究納米復合水凝膠材料在治療三叉神經痛手術中的應用,,探討其替代滌綸作為動脈與神經之間隔絕材料的可能性。朱美芳說,,復合凝膠材料具有優(yōu)良的力學性能和高吸水性,,具有易于植入,材料彈性好,,對神經造成的壓力更小,,有望替代目前常用的滌綸。該材料還在齒科修復,、藥物緩釋等方面有潛在應用,。(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