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皮膚比較薄嫩,,保護不當容易破損,。保護新生兒的皮膚須注意以下幾點:
(1)新生兒的皮膚角化層較薄,而且易于脫落,,故防御外力的能力較差,,只要受到輕微的外力就會損傷。對損傷的皮膚若護理不當,,就會引起感染甚至使嬰兒死亡,。
(2)新生兒的皮膚薄,血管多,,具有較強的吸收和通透能力,,容易吸收藥物,,因此不要隨便給新生兒使用藥膏,必須使用時,,應使用無刺激性的藥物;洗澡時,,應用刺激性小的“嬰兒皂”,不要用藥皂,。
(3)新生兒的皮下脂肪薄,,調節(jié)體溫的能力差,,因而保溫非常重要,。冬天保溫不好,新生兒就容易得硬腫癥,,這種病兒的死亡率較高,。夏天,若保溫過度或室內溫度過高,,孩子再飲水不足,,就容易得脫水熱。
(4)新生兒的皮脂腺分泌比較旺盛,,皮脂易溢出,,因此要經常為新生兒洗頭、洗澡,。如不經常洗頭,,就容易在頭上形成“乳痂”。若有了“乳痂”,,一定不要一塊塊地連頭發(fā)一起往下揭,,以免損傷頭皮,造成感染,。這時可以用棉球沾2%水楊酸花生油(或熟的食用油)每日擦數次,,數日后大部分可除去。
(5)新生兒有時在顏面部,、軀干出現小水皰樣的疹子,,這是由于新生兒的汗腺分泌功能亢進,分泌物堆積形成的,,多見于夏季,。只要經常為新生兒洗澡,保持新生兒皮膚清潔,,不需治療,,就會自然好轉。
新生兒常見皮膚問題及護理
新生兒紅斑
新生寶寶皮膚表面的角質層尚未形成,,真皮較薄,,纖維組織少,,但毛細血管網發(fā)育良好。常常一些輕微刺激如衣物,、藥物便會使皮膚充血,,表現為大小不等、邊緣不清的多形紅斑,、多見于頭部,、面部、軀干及四肢,,一般來講寶寶沒有其他不適感,。
護理方法:斑屬正常生理變化,無需治療通常在1~2天內自行消退,。
千萬不要給寶寶隨便涂抹藥物或其他東西,。因皮膚血管豐富,吸收和透過力強,,處理不當則會引起接觸發(fā)炎,。
生理性脫皮
剛出生的寶寶因皮膚最表面的角質層太薄,肯皮和真皮之間連接的也不緊密,,所以常常表現出腳踝,,腳底及手腕部皮膚干而粗糙,以防引起皮膚損傷而引起感染,,甚至敗血癥,。如果想撩撩皮膚表層,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安全,,溫和的保濕品,。
皮膚出血點
寶寶猛烈地大哭,或者因分娩的缺氧窒息,,以及胎頭娩出時受到磨擦,,均可造成皮膚下出血,這是因為血管壁滲透性增加及外力壓迫毛細血管破裂所致,。
護理方法:出血點無需局部涂藥,,幾天后便會消退下去,如果出血點持續(xù)不退或繼續(xù)增多,,可請醫(yī)生進一步檢查血小板,,以除外血液及感染性疾病。
皮膚變黃
常發(fā)生在寶寶出生后的2~3天,,表現為皮膚呈淡黃色,,眼白也微黃、尿色稍黃但不染尿布,寶寶的一般情況很好,,如吃奶有力,、四肢活動好、哭聲響聲,。這種現象是生理性的,,7~9天后開始自行消退。
護理方法:足月寶寶不需特殊治療,,多給喝些葡萄糖水即可,。如果出生3天后出現,但10天后尚不消退,,或是生理性黃疸消退后又出現黃疸,、以及在生理性黃疸期間,黃疸明顯加重,,如皮膚金黃色遍及全身,,應及時去醫(yī)院診治,。對早產兒應密切觀察,,必要時去醫(yī)院做光療和藥療。
栗粒疹
很多父母都會發(fā)現自已剛出生的寶寶鼻尖,,鼻翼或面部上長滿了黃白色的小點,,大小約1個毫米,這是受母體雄激素的作用而使寶寶皮脂分泌旺盛所致,,有的寶寶甚至在乳暈周圍及外生殖器部位也可見到這種皮疹,。護理方法:一般在寶寶4~6月時會自行吸收,千萬不要用手去擠,,這樣會引起局部感染,。
(實習編輯: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