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合作研制的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系統于日前在北京和日本香川縣成功進行了遠程動物實驗,,從而為該機器人系統的臨床應用奠定了基礎。
據介紹,,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項目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海軍總醫(yī)院和日本國立香川大學合作研制,,是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和日本國文部科學省重點科研項目,,研發(fā)投入已近2000萬元人民幣。
該項目采用主從式機器人機構,由醫(yī)生通過計算機三維血管導航系統在主端進行控制,,從端機器人根據收到的指令對病人進行血管介入手術,。設計團隊將微小力傳感器安裝在導管末端,從而可在手術中實時獲取導管與血管間的碰撞信息,,精度達到0.8毫米,可有效降低手術風險,。“與醫(yī)生徒手操作不同,,機器人輔助操作系統可使醫(yī)生避免暴露于X線下,同時通過提高手術效率,,可減少病人暴露于射線下的時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王田苗教授介紹說。
海軍總醫(yī)院神經外科田增民教授表示,,樂觀地估計,,該系統有望于一年內應用于粗大通徑血管的手術治療,但對于直徑更小的二級血管甚至微血管,,其實現臨床應用還需要長期的過程,。
日本國立香川大學機電工程系郭書祥教授則認為,,此次動物實驗實現了遠程操作,,即通過位于北京的計算機主端控制日本香川大學的機器人從端,,通過香川大學的主端控制北京的從端,。這種遠程控制操作將有助于異地醫(yī)療人員的交流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