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pendorf移液器操作的常見錯誤
第一,裝吸頭,。在移液器使用頻繁的實驗室里,,常常可以聽到敲擊吸頭的聲音此起彼伏,,頗有為枯燥的實驗室生活增添點音樂的味道,。走進細看,原來是使用者怕吸頭不能裝緊,,在吸頭裝到移液器上之后,,在吸頭盒里再敲擊幾次,希望通過這種沖擊力來保證移液的密封性,。那這種操作錯在哪里呢,?其一,在撞擊的作用下,,吸頭可能會變形而影響移液精度,;其二,,移液器套柄接觸吸頭的部分經(jīng)過多次強力的摩擦,會逐漸變得粗糙而難以保證密封性,,而為了達到良好的密封性就需要更大的撞擊力,,惡性循環(huán)就此開始;其三,,小量程的移液器的套柄都比較細,,在不斷撞擊的摧殘下,很有可能變成釣魚鉤,;其四,,有時這種沖擊力比移液器掉在地上承受的力還要大,移液器里的部分精密部件隨時有不堪重負而罷工的可能,。
第二,,吸液角度。很多使用者為了在吸液過程中便于觀察樣品在吸頭中的狀況,,會讓移液器在吸液過程中保持45º傾角甚至更接近水平的角度,。但這又錯了。其一,,在移取接近或達到吸頭的最大容積的樣品時,,移液器大角度傾斜很容易讓液體溜到移液器的套柄里面,從而污染甚至腐蝕移液器的活塞,,同時也容易造成樣品的交叉污染,;其二,移液器的大角度傾斜同時也會讓吸頭外壁與液體的接觸面增大,,這樣吸頭離開液面時外壁殘留的液體也更多,,很容易在排液時隨吸頭內(nèi)的液體一起離開吸頭,從而降低移液的精度,,而這些殘留的液體對于微小量程(如2ul和10ul)的移液器而言,,其對精度的破壞很可能是致命的!
第三,,吸液速度,。在實驗室里經(jīng)常可以看到,,使用者為了“提高效率”,,在吸液時拇指迅速松開,這就使液體迅速沖到吸頭里面,。殊不知,,這樣就迫使液體在進入吸頭后形成湍流的狀態(tài),從而對中小量程的移液器而言會產(chǎn)生肉眼不可見的汽霧進入移液器的內(nèi)部,對大量程的移液器而言則會看到液體直接沖到移液器的內(nèi)部,。最終的結果就是污染甚至腐蝕移液器的活塞,,容易造成樣品的交叉污染,對精度也有影響,。
第四,,存放。相當多的用戶在移液器使用完畢后會直接把移液器平放在實驗臺上,,愛好整潔的則可能把移液器放在抽屜里,。這樣其實也不好!在移液操作過程中,,難免會有液體進入移液器的內(nèi)部,在平放的狀態(tài)下,,這些液體就會一直滯留在活塞等部件上,,日積月累之后污染活塞甚至腐蝕活塞。
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