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最近幾天,,中國之聲和中國廣播網一直在追蹤報道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多人感染丙型肝炎事件。現在,,衛(wèi)生部以及省,、市調查組進駐紫金縣已經三天,丙肝感染者人數,、丙肝來源是否已經查清,?
專家聯合調查組從24日開始進駐紫金縣已經過去三天時間,紫金縣衛(wèi)生部門在紫城鎮(zhèn)第二小學現場設點,,對疑似丙肝患者進一步開展核糖核酸,,也就是RNA檢測,,對送檢確診的患者進行治療,。截止到前天,共登記采集血樣166份,,流行病學個案調查222人,。紫金縣已將采集的血樣送往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檢查。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辦副主任李靈輝在接受采訪時介紹說,,目前正在對病例進行核實,,開展相關因素的調查:
李靈輝:我們都已經抽調實驗人員加班加點,但是實驗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復合,。比如有些實驗需要十二小時,一分鐘都少不了,。
李靈輝表示,,對病例進行核實是目前關于丙肝防治的當務之急。丙肝抗原呈陽性并不代表就是丙肝患者,,必須進行核算核糖核酸的檢測確認,。
李靈輝:我們知道之前對丙肝直接做測試抗體,抗體陽性就直接上報,,但其實就是說,,有一些抗體陽性是不需要治療的,所以要檢測核酸RNA,。只有RNA拷貝數到達一定程度,,才需要抗病毒治療,所以我們對這些病例進行核實,。
有關部門的調查正在緊張進行,,但是根據當地群眾的反映,丙型肝炎感染者有不少都住在縣城紫城鎮(zhèn)響水路一帶,為何患者會集中在這一條街附近,?這是否會給調查丙肝的來源提供一些線索,?
對于為什么會一條街的范圍內出現多位感染者,有不少患者懷疑是城東衛(wèi)生站沒有按照規(guī)定采用一次性針筒而造成針筒重復使用引起的感染,。記者見到了一份患者自發(fā)統(tǒng)計的名單,,這份名單顯示,登記感染丙肝的人數共有242人,,其中有144份提供了病歷或確診單,,并且還配有患者身份證明的復印件。記者數了一下,,144份病例或者確診單中,,有84位患者住在響水路,此前調查組公布的數據是紫城鎮(zhèn)共有119人感染,,79人是在響水路,。
記者:據你那個名單統(tǒng)計那200多個人反映打針都是在那里嗎?
眾人:都是在那里……
記者:像那種一家七口或者一家三口都是在那里打過針嗎,?
眾人:是啊,,我在他隔壁……我兒子也跟他打過針。
據患者描述,,當時衛(wèi)生所大夫用的針筒是玻璃材質的,,并不是一次性使用:
患者:我一家就兩個,母親和女兒,,兩個都在他那個診所打過針,血管直接推進去,,就從這里打進去,,就跟現在那個打針的針筒一樣,只是它是玻璃,,比較大的,,就跟以前那種幾十年用的那個針筒,針嘴不是一次性的,,打完一個人,,放下來,最多用酒精消毒一下的,。
為了核實情況,,記者晚些時候又按照患者自發(fā)統(tǒng)計的名單隨機抽取了7名患者進行采訪,除了一個因為電話關機沒有接通之外,,其余的6名患者中有5名患者認為,,自己感染丙型肝炎和城東衛(wèi)生所有直接的關系,。按照他們的說法,在去年他們都因為感冒咳嗽等去過那個診所看病,、打過針,;并且他們都表示,當時醫(yī)生注射時使用的是玻璃針筒,,并非一次性用具,。還有一位父親說,當初她的女兒在打針的時候還對那個醫(yī)生說這樣是不行的,,而醫(yī)生的回答則是說沒事,,已經給很多人打過了。
另外在采訪中,,有不少患者表示壓力大,,一是因為治療費用比較高:
患者:就是現在我們就是一直還在考慮,為什么還計劃呢,,我們現在,,很多病者還沒有去治療,拿到這個結果的時候,。一去到那里最起碼要上繳1萬塊錢押金,,我就用了九千多,在廣州治療,。一萬塊錢一個星期就沒有了,很多人都在等待政府的政策出來怎么樣處理這個醫(yī)療費……
二是有些人不敢面對感染了丙肝的事實:
患者:真的很多人還不敢去面對,,家庭困難啊,就是檢查出來有心病更難受,,是不是,,還不如不知道……小孩知道都會哭啊,他沒有感覺的,,那種病,,又不會痛,還沒有到炎癥的時候……像我孩子我也不敢相信他有,,他上體育課還活蹦亂跳的,,但是一檢查出有,他都憔悴了,。
對于感染原因是不是患者懷疑的衛(wèi)生所沒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辦副主任李靈輝表示,目前專家組正在進行流行病學比較調查,,這需要一定的時間,,一經查清,,會立刻對外公布:
李靈輝:因為流行病學調查需要一個比較,只有發(fā)病的人和正常的人進行比較,,比較不同的暴露因素,還需要一定的數量,,結果才能出來,,我們昨天已經調查了200來個病人,現在還在繼續(xù)找對照,,只有這兩組人員出來,,我們才能比較暴露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