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供圖。
1 PM2.5是什么形狀的?
王躍思:PM2.5什么形狀都有,,它是各種有毒有害顆粒物的集合,。當濕度大的時候,顆粒物吸收了水,因為水滴向每個方向的張力力求均等,,因此往球形發(fā)展,,但濕度不大的時候,蘑菇狀,、棍子狀,、網狀等什么形狀都有。
2 夏季哪種污染源突出,?
王躍思:夏季和冬季不一樣,,冬季燃煤產生的污染很明顯,而夏季,,烹飪源的影響比冬季更大,,這是不可忽視的。
夏季,,北京城區(qū)PM2.5污染源中,,烹飪源能占到15%-20%左右,汽車和相關產業(yè)占到40%-50%,,外地污染傳輸占30%,,揚塵占的比例少于10%。
烹飪源的控制并不難,,也沒有什么技術難度,,只要加強監(jiān)管就行,對居民油煙排放進行集中管理,,對運營餐館油煙過濾系統(tǒng)加強制度化監(jiān)管,,就可以減少很大一部分的PM2.5。
3 其他污染源還有什么,?
王躍思:我們今天的PM2.5顆粒物中,,氨鹽的成分越來越高。夏季北京市污染天中的PM2.5成分中,,硫酸氨和硝酸氨往往就會超過35微克/立方米,。
要控制氨,農村地區(qū)的施肥可以改用緩釋化肥,,它可以減緩氨的釋放程度,,在畜牧業(yè)上,要及時處理動物的糞便,。
在城市里,,也會產生氨,這就和汽車有關,,現(xiàn)在汽車尾氣要安裝三元催化劑以減少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但是現(xiàn)實中,如果催化還原過量,,氮氧化物就會變成氨氣從尾氣排出,。此外,在工業(yè)鍋爐燃燒系統(tǒng)中安裝的脫硝環(huán)保設施,,也可能會因為還原劑用氨水或尿素過量造成氨氣泄漏,,這些新的排放源都是要加強研究評估才能給出定論。
4 為何吹南風時空氣差,?
王躍思:偏南氣團給北京帶來的PM2.5濃度可達60%,其中,,可能一半兒是北京前一天自己產生的PM2.5,,又從外地繞了一圈回來了,另外一半可能是外來的,。
偏南氣團帶來海洋的水汽,,不但使空氣濕度增大,還將污染物堆積在三面環(huán)山的北京市區(qū),,在無風或小風,、逆溫的條件下,很多細小粒子被擠壓在一起,,就有了更多碰撞并增長或是吸濕增長的機會,,當顆粒物直徑超過400納米后,就會對太陽光產生散射消光,,形成霾,,有人形象地稱之為“爆米花”效應。
5 植被是否可降低PM2.5,?
王躍思:就北京而言,,植樹多肯定有好處,特別是城區(qū)里種樹,,種高大的常綠喬木,,可以很好地改善城市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但對PM2.5來說,,植樹不能解決北京的PM2.5問題,。冬天,北京的樹沒葉子對霾基本沒有吸納作用,,夏天,,植被能起到一定的降塵作用,但對降低PM2.5的作用很有限,。
6 應如何治理PM2.5,?
王躍思:在過去幾年,全球各地的PM2.5都在增加,只有歐盟是減少的,,整個歐洲能夠協(xié)同控制治理大氣污染,,美國的南加州,雖然有不同的行政劃分,,但也是通過聯(lián)防聯(lián)控才遏制住了光化學大氣污染,。
我國要在管理體制上創(chuàng)新,比如成立一個京津冀大氣污染聯(lián)防聯(lián)控委員會,,有相對獨立的權力和充足的財力,,從整個區(qū)域的層面來進行大氣污染協(xié)同防治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