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補之藥并非人人適宜,。中醫(yī)還有“虛不受補”,、“六腑以通為補”等說法。對于進補不當的危害,,古人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如清代學者莫文泉在《研經言·用藥論二》中指出,“凡藥能補虛者,,皆能留邪……何必朋參芪而仇硝黃哉,。”清代醫(yī)家龍繪堂在《蠢子醫(yī)》中也指出,“世人皆說補益好,,豈知補益不當殊難了,。”清代名醫(yī)鄭欽安更是說得透徹:“病之當服,附子,、大黃,、砒霜是至寶;病之不當服,,(人)參(黃)芪,、鹿茸、枸杞皆是砒霜”,。身體健康者若過服人參非但無益于健康,,而且會招致疾病。尤其是嬰幼兒,、少年兒童,、血氣方剛的青壯年,更不可盲目服用人參,。身患瘡,、疥、癰或咽喉腫痛者,,服用人參后可能導致瘡毒大發(fā)、經久不愈等嚴重后果,。
大黃這類攻下威力比較強的中藥也絕非洪水猛獸,,大黃瀉熱通便,、破積行淤、解毒止痛的功效被歷代名醫(yī)所稱道,。在辨證準確的前提下,,很多醫(yī)家巧用大黃妙手回春。所以,,該補的時候補,,該瀉的時候還是要瀉。
我們可以留意一下身邊那些長壽的老人,,有多少是靠吃補品延年益壽的呢,?古代擁有天下奇珍補藥的帝王們又有多少長壽的呢?相反,,那些老壽星大多都是淡泊名利,、粗茶淡飯。
所以,,廣大讀者朋友們切不可迷信補品,,養(yǎng)生之前一定要辨明體質,以免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