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可能聽過這樣一個說法:“一碗粥就是一碗糖水”,這是因為傳統(tǒng)的粥主要以白米為原料,,煮粥的過程使得白米容易消化,,因此也容易使得餐后血糖升高不好控制。有研究發(fā)現(xiàn),,早餐進食粥或湯的患者血糖波動較大,。研究人員觀察了31例型糖尿病病人,觀察他們早餐分別進食以等量大米煮成的干飯和稀飯后30,、60,、120、180分鐘血糖的變化,,并以等能量的葡萄糖作對照,。結果進食干飯時餐后30、60,、120分鐘血糖明顯低于進食稀飯及葡萄糖時餐后相應時間的血糖,,尤其是60分鐘后進食干飯的血糖要比進食稀飯的患者低4.29mmol/L,而早餐進食干飯后,,餐后血糖較平穩(wěn),,基本能達到較好的控制水平,。
有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單喝大米粥時,在健康人中測定的大米粥血糖指數(shù)可高達102,,而加水煮爛的紅小豆只有24,;一半紅小豆加上一半精白米的混合粥,血糖指數(shù)就能降到73(周威,,2010),。可見,,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更適合喝加入豆類的谷豆混合粥,。
因此,為了嚴格控制餐后血糖反應,,糖尿病患者喝粥須使用一半以上的雜豆原料,,包括紅小豆、綠豆,、蕓豆,、豌豆、蠶豆,、鷹嘴豆,、小扁豆等,,因為按照同樣淀粉含量相比,它們的餐后血糖反應特別低,,多在30以下,。花生,、芝麻,、蓮子、百合等也都是低血糖反應食材,。不要加入糯米,、白米、大黃米,、粘小米這類血糖反應過高的食材,,少加棗和葡萄干等甜味食材,更不要加糖,。宜用燕麥,、大麥來增加粘稠感,因為它們富含有利于控制血脂和血糖的beta-葡聚糖,,餐后血糖反應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