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病毒性心肌炎的輔助檢查
【摘要】:心導管法心內(nèi)膜心肌活檢,,在成人患者中早已開展,小兒患者僅是近年才有報導,,為心肌炎診斷提供了病理學依據(jù),。心電圖在急性期有多變與易變的物點,對可疑病例應反復檢查,,以助診斷,。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彌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癥病變,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前者由細菌,、病毒、螺旋體,、立克次體,、霉菌、原蟲,、蠕蟲等感染所致,,后者包括過敏或變態(tài)反應性心肌炎如風濕病以及理化因素或藥物所致的心肌炎等。由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炎,,病程在3個月以內(nèi)者稱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一)實驗室檢查
1.一般檢查白細胞總數(shù)1~2萬之間,
中性粒細胞偏高,。積壓沉,、抗“O”大多數(shù)正常。
2.血清酶測定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脫氫酶(LDH)及其同功酶(MB),、谷草轉(zhuǎn)氨酶(COT)在病程早期可增高。超氧化歧化酶(SOD)急性期降低,。
3.病毒分離從心包,、心肌或心內(nèi)膜分離到病毒,或用免疫熒光抗體檢查找到心肌中有特異的病毒抗原,,電鏡檢查心肌發(fā)現(xiàn)有病毒顆粒,,可以確定診斷;咽洗液、糞便,、血液,、心包液中分離出病毒,同時結(jié)合恢復期血清中同型病毒中和抗體滴度較第1份血清升高或下降4倍以上,則有助于病原診斷,。
4.抗體測定與病毒核酸檢測型物異性抗體,,補體結(jié)合抗體的測定以及用分子雜交法或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心肌細胞內(nèi)的病毒核酸也有助于病原診斷。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有抗心肌抗體出現(xiàn),,一般于短期內(nèi)恢復,,如持續(xù)提高,表示心肌炎病變處于活動期,。
(二)心電圖檢查
心電圖在急性期有多變與易變的物點,,對可疑病例應反復檢查,以助診斷,。其主要變化為ST-T改變,,各種心律紊亂和傳導阻滯:
1.ST-T段及QRS波的改變ST段下降(心包積液時可見抬高),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可有低電壓,,Q-T間期延長,。大片心肌壞死時有寬大的Q波,類似心肌梗死,。
2.心律紊亂除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外,可見各種早搏(房性,、室性,、結(jié)性)其中以室性早搏多見。室上性或室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或顫動,,室顫也可見。
3.傳導陰滯竇房,、房室或室內(nèi)傳導阻滯頗為常見,,其中以I~II度房室傳導阻滯最多見。
恢復期以各種類型的早搏為多見,。少數(shù)為慢性期病兒可有房室肥厚的改變,。
(三)X線檢查
心影正常或不同程度的增大,,多數(shù)為輕度增大,。若反復遷延不愈或合并心力衰竭,心臟擴大明顯,。后者可見心搏動減弱,,伴肺淤血,、肺水腫或胸腔少量積液。有心包炎時,,有積液征。
(四)心內(nèi)膜心肌活檢(EMB)
心導管法心內(nèi)膜心肌活檢,,在成人患者中早已開展,,小兒患者僅是近年才有報導,為心肌炎診斷提供了病理學依據(jù),。據(jù)報導:①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經(jīng)EMB證明約40%為心肌炎;②臨床表現(xiàn)和組織學相關(guān)性較差,。原因是EMB取材很小且局限,,以及取材時不一定是最佳機會;③EMB本身可導致心肌細胞收縮,而出現(xiàn)一些病理性偽跡,。因此對于EMB活檢病理無心肌炎表現(xiàn)者不一定代表心臟無心肌炎,,此時臨床醫(yī)師不能忽視臨床診斷。此項檢杳一般醫(yī)院尚難開展,,不做為常規(guī)檢查項目,。
上海愛寶醫(yī)療器械,價格低,,型號齊.
電話:021-66187008 66187055 13681661622
詳情點擊官網(wǎng):(愛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