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地震中,,不少社會組織嶄露頭角,;從救災到重建,,他們的身影無處不在,。正因如此,有人將2008年定為“中國公益元年”,。從此,,包括公益組織在內的各種社會組織逐漸成長。
今年4月20日,,7級強震再襲四川,。羽翼漸豐的社會組織在此次4·20蘆山地震中各顯身手,成為地震救援中一股溫暖的力量,。四川省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郭虹評價道:“相比汶川地震時的表現,,這些社會組織成熟了,更加冷靜,、理性,效率也更高,。”
從5·12到4·20社會組織理性成長5年
2013年4月20日上午10時,,蘆山地震發(fā)生近2小時后,成都市近10家公益組織迅速集結開會,,集中討論準備組織救援工作,。當天中午,“成都公益組織4·20聯合救援隊”基本整合完畢,。
“這個聯合救援隊是專門為4·20蘆山地震組織的,。”救援隊對外聯絡部負責人張鳴告訴記者,成都市內數以百計的社會組織在重大災害面前,已經學會“先溝通,、再行動”,。其實,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成都的社會組織也曾組建“聯合服務中心”,;5年后臨時成立的聯合救援隊,實際是當時模式的復制,。
記者了解到,,救援隊由成都云公益發(fā)展促進會、NGO備災中心,、四川省共青團省委,、成都心家園社工服務中心等機構組成;為了更有效地實施救援工作,,救援隊刻意弱化機構名稱,,并將其劃分為物資管理部、災情信息收集部,、志愿者管理部等十多個部門,。另外,在救援區(qū)域和對象的選擇上,,也有別于政府和軍隊的救援策略,。“我們關注的是非明星災區(qū),而且強調的是專業(yè)社工的介入,,”張鳴如是說,。
4月21日7時58分,4·20聯合救援隊首批物資到達雅安,。張鳴告訴記者,,相比5年前的地震救援,這次地震中大大小小的社會組織表現要“好得多”,。據她回憶:“5·12的時候,,不僅有大量的組織,還有非常龐大的志愿者群體,。他們散亂地分布在各個災區(qū),,有的甚至自作主張地就去了,"幫倒忙"的現象也就很難避免,。”
對于社會組織在此次4·20地震中的表現,,張鳴認為它們普遍較為理性,懂得“一切為生命讓道”,,沒有出現一片慌亂的景象,。
從5·12到4·20,,社會組織的成長有目共睹。郭虹告訴記者,,一批從汶川地震中成長起來的機構,、志愿者和項目成為穩(wěn)定的社會組織。“很多人留在成都,,或者一直留在災區(qū),。”相比地震救援,社會組織在災后重建中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張鳴告訴記者,,災后重建是個漫長的過程,經歷過重大災難的人需要社會工作者3至5年的陪伴,,其生活狀態(tài)才能慢慢恢復正常,。
從宏觀到微觀專注做“細”與官方互補
“政府保障生命安全,搶通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幫助老百姓恢復生活和生產,。”采訪間,,記者發(fā)現,多數“公益人”都認同一個觀點在救援行動中,,社會組織是政府和軍隊行動的補充,。壹基金災害管理部總監(jiān)李弘認為,政府統(tǒng)籌的是宏觀救援,;而社會組織“做得比較細”,,能夠專注于不同群體,比如老人,、婦女,、殘疾人以及地震孤兒等。
包括壹基金在內的很多社會組織,,在救災行動中并非各自孤立的,。“前年、去年的幾次災害社會組織聯合行動,,是全國十一二家社會組織聯合行動,、快速救援、并且建立了備災倉庫,。”
細,正是社會組織在地震救援中的最大優(yōu)勢,。倪凱志既是成都益眾扶貧的負責人,,也是4·20聯合救援隊成員,。他告訴記者,當救援物資抵達蘆山縣清仁鄉(xiāng)仁加村時,,他和其他隊員堅持物資必須由每位接受的村民親自簽收,,而依照“慣例”,這些物資只需由當地政府簽收即可,。“如果我們不堅持每個人都簽收,,那我們從成都過來就沒有意義了,還不如直接從成都寄到雅安來,。既然來了,,就要做"細",”倪凱志說,。
事實上,,“民間組織的價值在于,總有一些事情是政府無暇顧及的,。”張鳴告訴記者,。不過,李弘坦言,,中國的社會組織大多剛剛起步,,在工作上無法做到非常明確的細分。好在,,這種細分趨勢正越來越明顯,。例如,壹基金著重關注災害下的兒童,;而總部位于廣州的“多背一公斤”團隊,,則根據自身所長,逐步開展災害教育的工作,。
詳情點擊官網
愛寶網 hnhlg.com
愛寶網 hnhlg.com
上海愛寶醫(yī)療器械,,價格低,型號齊.
電話:021-66187008 13681661622
公司地址:上海市寶山區(qū)長逸路15號復旦軟件園B幢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