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耳機聽聽音樂,,對于每天擠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上下課的人來說,,是一種打發(fā)無聊時間的好方式,,既不影響他人,又能自娛自樂,。然而,,專家提醒,長期戴耳機,,特別是習慣大音量聽歌會導致聽力漸進性受損,。
出現(xiàn)頭昏、耳鳴,、耳堵,,或者每天佩戴耳機超過3-4小時的,都是聽力易受損的高危人群。專家建議,,戴耳機的聲音最好不要超過播放器最高音量的2/3,,每次聽30-40分鐘后,就要讓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戴耳機損傷聽力屬漸進性,,易被忽視
“長期戴耳機不僅會損傷聽力,而且這種損傷是難以再生恢復的,。”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耳鼻喉科徐慧賢副教授表示,,與其他感官一樣,耳朵里有專門的聽力“感受器”——耳蝸里的纖毛細胞,。我們之所以能夠聽到聲音,,是因為感受器受到刺激了,纖毛隨聲音震動而擺動,。
一旦纖毛擺動太厲害,,就容易損傷壞聽力。聽到大的爆破聲,、長時間呆在卡拉OK房后出現(xiàn)短暫的“爆聾”就是這個原因,。戴耳機雖然沒有明顯察覺到聽力變化,但這種損傷是漸進性的,,并且常常被忽視,。耳蝸纖毛刺激過度會導致敏感性降低,長此以往也會損傷聽力,,“而這種耳蝸受損導致的感音性耳聾目前仍然是一個世界難題,,大部分是不可逆的。”
●超過85分貝,,耳蝸纖毛細胞受損
當然,,不是所有聲音都會導致聽力損傷。徐慧賢表示,,一般正常人說話的聲音在40-60分貝左右,,上課的聲音大約為70分貝,但聽耳機時候的音量往往會去到85分貝以上(85分貝以上會損傷耳蝸的纖毛細胞),。特別是在嘈雜的戶外,、公共交通環(huán)境中,,外部環(huán)境噪音過大,,想要聽清楚耳機里的聲音,就必須提高音量,,勢必對耳蝸帶來過大的刺激,。
徐慧賢建議,很多聽力受損的病人從事客服行業(yè),。由于單耳刺激,、音量無法調(diào)整、每天長達8小時的刺激,,很多客服人員都出現(xiàn)重震,、耳鳴等感受,,這是聽力受損的一個表現(xiàn),。她建議,戴耳機聽音樂的音量要控制在最高音量的2/3以內(nèi),,盡量調(diào)試得跟平常說話的聲音差不多為宜,。成人每天戴耳機的時間不要超過3-4小時,未成年人每天不超過1-2小時,,并且每次佩戴耳機30-40分鐘后,就要讓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頭戴式耳機相對安全
需要長期戴耳機的人群,建議選擇頭戴式耳機,。徐慧賢說,,入耳式耳機的聲音接觸面積小,對耳蝸內(nèi)部的壓強較大,;頭戴式耳機的接觸面積大,,壓強較小,對耳蝸纖毛細胞的刺激相對較小,,更加安全,。
另外,,接收聲音除了通過空氣傳導途徑之外,,還可以通過顱骨傳導。特別是學生在做聽力練習時,,聽得累了可以將頭戴式耳機戴在頭骨上,,同樣可以聽到聲音,而且減少了對耳蝸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