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一族心理抑郁癥高發(fā)的原因,。草莓一族小時候大多是溺愛一族,,缺乏健康的自我意識。他們有極強的自我中心和理想化的自我期待,。在看起來陽光的外表下,,有一顆脆弱、敏感,、無助的心,。
他們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情感上都過度依賴父母,。在成長中,,他們一但遭遇逆境,就會引發(fā)全面的心理崩潰,,引起焦慮型抑郁癥,。
癥狀發(fā)作之后,自信心會隨之極速下降,,學習,、工作、人際關系立刻變得一團糟,。最后連簡單的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在情感上他們會更加依賴親人,不停地向親人訴說,,渴望親人的理解,,要求親人陪伴,否則心慌不已,,但親人們常常又不能理解他們,。他們對自己的這些表現(xiàn)非常自責,內心充滿對自己的不滿,、憤怒,。對親人們的表現(xiàn)感到無奈和怨恨。他們被無助,、無力,、無能,、無希望,、無意義,、自責的感覺所包圍,常常失眠,、心慌,、緊張,在痛苦中掙扎和煎熬,。他們對周遭用不信任的眼光看待,,生活圈子變得越來越狹小
草莓一族的崩潰,大多發(fā)生于人生的一些重要關口,。如,,初二一開始學習物理感到壓力大,理解難,;或是高中階段,,功課加重加多跟不上;或是進入重點學校了,,競爭劇烈了,;或是進入重點班了;或是工作崗位由副職提升為正職了,,要負更多責任了,;或是進入更重要的部門了;或是有小孩成為父母了等等,。
他們的崩潰有一個特點,,“被高高的拋起,然后重重落下,,一塌糊涂,。”在他們崩潰之前往往取得了某些好的成績、好的結果,。如原本成績一般但考上了重點中學,,或是考上了重點大學,或是工作上取得了成績,,升了職,。所以理想化的自我被拔得更高。他們有一個不真實的理想自我,,他們極看重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看重其他人的評價。接下來他們感到要維護這種“高”的形象是不可能的,,于是轉入擔心和完美要求,。而完美要求帶來的不是完美,只有自責而已。于是情況開始變糟糕起來,,進一步地恐懼,、自責,這樣一來情況變得更糟,,自信心迅速下降,。惡性循環(huán)就這樣開始了,直至全面崩潰,。當事人陷入無法自拔的焦慮和抑郁之中,。
他們的生活不斷向內收縮,或停學,,或辭工,,社會交往漸漸沒有了,用更多時間和父母在一起,,退行成嬰兒的狀態(tài),,重溫幼年時“溺愛”的一幕。但他們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嬰兒,。自責,、自我貶低、自恨會沒完沒了地襲來,,甚至自恨到自傷的程度,。
當這種“草莓型抑郁癥”發(fā)作后,不要諱疾忌醫(yī),,當事人應積極找尋心理治療師的幫助,。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治病的最好方法是預防,。家長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吃苦耐勞的能力,。讓孩子有機會失敗,,習得從失敗的谷底爬起來的能力。有意識讓孩子去挑戰(zhàn)一些難度較大的事,,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進克服困難的信心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