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困時間長河的人
探訪青島一老年公寓老年癡呆癥患者
82歲的薛秀美焦慮地在房間里走來走去,抓住機會跟愿意和她說話的每個人交談,。她看起來像一部復讀機,,一字不差地一遍遍重復同樣的內容:你吃飯了嗎?你沒吃飯我不放心啊,。你咋不吃飯?。孔?,我領你去吃飯吧,。說著說著,薛秀美就要掉眼淚,,“你不吃飯怎么行?。?rdquo;她擔心看到的人餓著,,吃不上飯,。93歲的周久鳳逢人便講那段令她念念不忘的經歷。“毛主席的手可軟和了,,周總理的手也很軟和,。”她殘存的記憶中,只剩下早年隨丈夫一起被國家領導人接見的榮光時刻,。66歲的蔡大金則念念不忘她在大學路上的家,,逢人便問“到大學路吧?我家在大學路住,,我在大學路下,。”她認為自己在坐公交車,不久便能回家,。這是青島市登北社區(qū)老年公寓里每天都在上演的場景,,也是居住在這里的十幾位阿爾茨海默癥(老年癡呆癥)患者的現(xiàn)實生活。他們被疾病偷走智力和記憶,,與這個世界之間的關系隨之清零,。他們,是永困于時間長河里的長者,孤獨地生活在陽光下的另一個世界里,。
“毛主席的手可軟和了”
老年公寓里年齡最大的93歲老太太周久鳳,,永遠生活在一生最榮光的時刻里。
她已不能自如地行走,。
多數(shù)時候,,她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靜靜地看電視,。
電視里,,永遠都是娛樂節(jié)目甚至是動畫片。
護工們不敢讓老人們看電視劇,,尤其是抗戰(zhàn)片,。生怕老人看了戰(zhàn)爭場面,會突然興奮或是激動起來,。這對他們的病情不利,。
需要走動的時候,周久鳳老人會推著椅子,,緩緩前行,。
椅子上放著一個碩大的白瓷茶缸。這個物件和她一起從那個久遠的年代里走來,。
這是個對“領導”無比信任的乖張老太,。
有時候,有病人家屬前來探視,。她會拉住家屬“反映情況”,。
護工告訴她,,來者是家屬,,不是領導。
她會突然發(fā)脾氣,,“你怎么不早告訴我,!”
她認為,是護工的疏忽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毛主席的手可軟和了,,周總理的手也可軟和了。”她對人堅稱自己見過二人,,還和他們握過手,。
之前,沒有人相信她的話,。
直到一天,,周久鳳的兒女告訴老年公寓的護工,母親確實有過這么一段經歷。
周久鳳的老伴年輕時曾是青島話劇團的舞臺監(jiān)督,,早年曾隨劇團進京為中央領導演出,。
作為劇團家屬,周久鳳在演出結束后得到了她永生不忘的接見機會,。
沒人料想得到,,這竟成了她此生唯一殘存的記憶。
傍晚六點,,吃過晚飯,,在客廳里看了會電視,周久鳳要回自己的房間,。
她起身,,將白瓷茶缸放到椅子上,推著椅子緩緩行進,。
來訪者問她:“你要去干什么?。?rdquo;“我要回家,,天黑了,,該回去了。”周久鳳指指自己的房間,。“那我送送你吧,,天黑了。”“不用,,道我都熟了,。我慢慢走,沒事,。”她擺擺手跟人再見,。“我得早睡,明天毛主席和周總理還得接見我呢,。”湊近來訪者,,周久鳳神態(tài)神秘,語調低沉,,仿佛生怕不相干的人聽去了這個“秘密”,。
“我太忙了,一直沒時間接見你們”
他來自西北某省,,退休前的具體職務沒有人能說得清,,但至少是個廳局級。
他依然生活在那個已謝幕多年的舞臺上,。
如同聽見了催促演員上臺的鑼鼓聲,,有人前往老年公寓視察慰問工作時,,他永遠是最忙碌、戲份最重的一個,。“我最近工作太忙了,,一直沒有時間去看望你們。今天才抽出點時間來,。辛苦你們了,。”他對來訪者滿懷歉意地說。
而后,,逐一與前來老年公寓的領導們握手——他認為是自己在百忙之中接見了他們,。
他有時候會對老年公寓的環(huán)境相當不滿,盡管這里窗明幾凈,,無任何異味,。“你們這是什么地方,我怎么能在你們這么差的地方住,。”他發(fā)脾氣說,。
之后,是他的工作匯報時間,。
他告訴身旁的每一個人,,當年工作的時候自己有多威風,成績是如何出色,,見過哪位大領導,,陪同哪位大領導視察過工作。
他自說自話,,不管身旁的人有沒有在聽,。
入戲太深,他永遠不曾意識到自己早已不在位多年,。
盡管后來通過老年公寓的靜養(yǎng),,他的病情開始逐步穩(wěn)定,兒女最終還是接走了他——兒女們認為,,以父親的職務住在這樣的地方,,傳出去終歸不好。
盡管他們也知道,,這樣折騰對父親的病情沒有任何好處。
入戲太深的或許不只是他一個,。
“一個人帶孩子太難了”
78歲的陳宗昌依然糾結在自己應得的27萬房款里,。“爺爺養(yǎng)我小,我就得養(yǎng)他老,。他們管不管我都得管他,。”孫子將他送來老年公寓時說,。
沒有人說得清陳宗昌與兒女之間恩怨的具體細節(jié),只知道大概與房款有關,。
和陳宗昌聊天,,房款是永遠繞不過的話題。“他們把我的房賣了27萬,,不給我,。”老頭說。
這筆錢成了他的心病,。
確切地說,,錢是他一輩子的心病。
陳宗昌的老伴去的早,,之后他終生再未續(xù)弦,。一個人當?shù)攱專愖诓秲号L大成人,。其中甘苦,,如今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了。偶爾,,他會說起自己拿糧票換饅頭還有撿瓶子的往事,。但隨后他很生氣:“他們連我撿瓶子的錢都拿走了!”
唯一一段完整的對話發(fā)生在他與老年公寓院長孫平靜之間,。
見他摸自己的口袋,,孫平靜問他:“你摸你布袋干嘛啊,?”“單位給我開錢了,。”陳宗昌神秘兮兮地說。“喲,,開錢了那你請客咱改善改善生活唄,?買個雞腿?”“唉,,不行了,。我偷偷拿錢買酒喝了。”“啊,,你咋都買酒喝了?。?rdquo;“愁啊,,我一個人管里管外拉把孩子太難了,。”陳宗昌嘆息一聲,不再說話,。
“家住衡山路”
66歲的蔡大金每天都會將花白的頭發(fā)打理的一絲不亂,。穿戴整齊后,,坐在靠近走廊的沙發(fā)上。她在等待回家,。有時候她會和人說:“我到衡山路下,。”“你到衡山路吧?”她問,。“到,。”“我家就住在衡山路。”蔡大金高興地說,。
有時候,,她又會問:“到大學路吧?我到大學路下,。我住在大學路,。”
她總認為自己在坐公交車,到站下車便能回家,。她在老年公寓已經住了兩年,。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
10月15日黃昏,,她突然想起自己有兩個女兒,,還記起了她們的名字。
她甚至想起了自己叫蔡大金,。
不過轉眼,,她便說:“她們姓李,我姓蔡,。不是一家子,。”
在她的記憶里,她與她們之間幾十年的大部分聯(lián)系都已被清零,。
七年前,,蔡大金的老伴去世。這是她人生中遭受的最大打擊,。她深愛自己的老伴,。在此前的全部人生中,她依賴他,,相信他,。從未設想他會走到她前頭,更沒想過沒有他自己該如何生活,。
她整個人仿佛被抽空了一樣,,開始變得神神道道。
兒女以為她是上了年紀,,才會出現(xiàn)這樣的癥狀,,專門請了保姆照料。不想,,她的病情越來越嚴重,。
蔡大金的老伴去世前,女兒幾乎每天都會在上班前將孩子送到娘家,,交由蔡大金夫婦照看,。待到下班,女兒再把孩子接走,。
不放心將孩子繼續(xù)交由母親照看,,女兒從此不再把孩子送給母親照料。
兩老一小其樂融融的場景一去不返,??湛帐幨幍姆孔永铮皇O虏檀蠼鸷湍吧谋D?。
蔡大金終于成了現(xiàn)在這幅模樣,。
她是老年公寓里覺最少的老人之一,差不多每天只睡兩個小時,。
不言語,,不吵著回家的時候,她會將自己埋在老年公寓的沙發(fā)里,,或是閉目養(yǎng)神,,或是一手托腮,沉默的像一塊沒有電的手機,。
只有在“回家”的時候,,“手機”才會電量充足,機械卻歡快地一遍遍重復“大學路,、衡山路”的鈴聲,。鈴聲經久不息。
“你不吃飯我放心不下”
“關你什么事,!”不堪其擾的時候,,蔡大金會沖著薛秀美發(fā)火,然后一臉怒氣坐到一旁不再搭理薛秀美,。
82歲的薛秀美是蔡大金在老年公寓的“朋友”,。兩人經常坐在沙發(fā)上“聊天”。
大部分時間,,薛秀美都在勸說蔡大金跟她去吃飯,。“不吃飯怎么行啊,你跟我去吃飯吧,。你不吃飯我放心不下啊,,你吃了我就沒心思了,。”
其實,兩人剛剛吃過飯,。
饑餓是薛秀美永存的記憶,。
她家住薛家島。在那里,,早年喪偶的薛秀美像男人一樣,,天天出海打漁。向海乞食,,養(yǎng)活一家老小,。
如今,薛家島已成為青島諸多景區(qū)之一,,早已不是薛秀美曾經的家園,。
不過,沒關系,,反正她已經不記得關于薛家島的絲毫了,。
10月15日,青島大風降溫,。眼見陌生人來了,,薛秀美招呼道:“來了啊,天冷,,得多穿衣服啊,。要不凍著。”“俺家里有人不,?”她問陌生人,。“有,都在家呢,。”陌生人只好回答,。
“那他們給你做飯吃了嗎?”“吃了,,放心吧,。”“俺(兒)媳婦給你做的飯啊,?你吃了我就沒心思了,。”
這樣的對話會重復無數(shù)次,直到所有人都感覺招架不住,。
她會向每個走進老年公寓的人打招呼,,就像多日未見的老友——早年的經歷教她學會了討好所有人,生怕因為自己的疏忽導致一家老小的生計無以為繼。
她一趟趟穿梭于老年公寓的走廊客廳,,四處轉悠著找活干,。只有干活才能讓她感到心里踏實,才會讓她覺得一家老小能免于饑餓,。
實在沒辦法,,老年公寓偶爾會讓她幫忙拖地,。但疾病已經奪走了她的勞動能力,,她根本拖不干凈。護工也只好隨她去了,。
這天,,她突然拉住到老年公寓拜訪的陌生人:“你是我的恩人啊,你來了我就又能干活了,。他們不讓我干活,。”
說著說著,她蒼老的眼角已噙不住那滴渾濁的老淚,。
1.6. 薛秀美,,82歲。丈夫早逝,,一人出海打漁維持全家生計,。饑餓是她僅存的記憶。2. 周久鳳,,93歲,。堅稱“見過毛主席、周總理”,。不允許別人觸碰她的白瓷茶缸,。3. 陳宗昌,78歲,。糾結于自己應得的27萬房款至今未到手,。4.陳素根,60歲,。老年公寓里最年輕的居住者,。5.吳秀美,82歲,。重度癱瘓,,已基本喪失進食和言語能力。7.66歲的蔡大金(左一)與薛秀美是老年公寓里覺最少的兩個,。每天幾乎只睡兩個小時,。兩人正在討論扭秧歌的事。
中國阿爾茨海默癥患病人群為600萬-1000萬人。85歲以上的老人中,,每3人就有一個“老人癡呆”,。
全世界每7秒,就有一人被永困時間長河,。
愛他,,別等到有一天他突然轉身問你:“你是誰?”
愛他,,即使有一天他突然轉身問你:“你是誰,?”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他們關心照顧我們,,從未對我們感到厭倦?,F(xiàn)在,該輪到我們了,。(文/記者 陳學超圖/記者 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