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藥師對涼茶有著多年研究經(jīng)驗,,在他撰寫的《喝對涼茶才健康》一書中,,就收錄了將近200劑實用而有效驗的涼茶,每一種都有詳盡的用料用法,、功能主治和藥效詳解,,并賦予涼茶有別于傳統(tǒng)涼茶的新功效和意義,使之貼合現(xiàn)代人生活環(huán)境與體質(zhì)變化,,使民眾能真正從涼茶中獲益,。下面我們就節(jié)選部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試一試,。
1,、二葉茶
材料:鮮菊花葉30克、鮮桑葉30克,、紅糖適量,。
做法:所有材料放入清水3碗煎至1碗,去渣加紅糖調(diào)味飲用,。
功效:疏風(fēng)清熱,,涼血解毒。
適用:感冒頭痛,、風(fēng)熱赤眼,、腮腺炎。
點評:本茶中菊花葉味辛,、甘,,性平,可清熱解毒,、平肝,、清肺、去頭風(fēng),;桑葉味微苦,,性微寒,具有疏風(fēng)清熱,,清肝明目之效,。
2、二麥太子茶
材料:浮小麥20克,、太子參10克,、麥冬10克,、蜜棗(去核)3枚
做法:所有材料加入清水3碗煎至1碗,分2次溫服,。亦可用泥鰍5~6條,,開水燙去或用食鹽洗去泥鰍體表之黏液,煎至微黃色后加入少許清水,,與上茶共煲成湯飲用,。每日1劑。
功效:益氣養(yǎng)陰,,斂汗,。
適用:陰虛盜汗,癥見夜睡時汗出,、醒后汗止,、夜睡煩躁不安、舌紅,、苔少,。
點評:陰虛之人陽熱相對有余,虛火煎迫陰津,,津隨虛火逸出體外,,發(fā)為盜汗,治宜養(yǎng)陰斂汗,。本茶中太子參養(yǎng)陰益氣,,固攝斂汗;麥冬滋陰,;浮小麥甘涼,,功能止虛寒、除煩熱,。蜜棗甘潤,,既佐太子參、麥冬甘潤滋陰,,又口感清甜,,小兒易于接受。若煩躁易怒者加白芍10克以柔肝斂汗,;盜汗重者加糯稻根8克,、五味子6克以加強斂汗的作用,。
宜忌陽虛自汗者忌用,。
3、三黃梔子茶
材料:黃連1克,、黃芩15克,、黃柏10克,、生石膏(先下)15克、梔子6克
做法:所有材料加入清水2碗,,煎至1碗,。每日1劑,分1~2次飲用,。宜連用3日,。
功效:清熱解表,化濕透疹,。
適用:濕熱困遏脾胃,,除手足口有瘡癤外,伴有發(fā)熱,、煩躁不安,、大便干結(jié)、熱重于濕者,。
點評:本茶以主治三焦火毒熱盛癥的黃連解毒湯加減,。大苦大寒的黃連清瀉心火,黃芩清上焦之火,,佐以黃柏瀉下焦之火,,又以梔子通瀉、導(dǎo)熱下行,。濕熱并重者,,可用黃連解毒湯合三仁湯加減:常用黃連1克,黃芩,、生石膏,、滑石各15克,黃柏,、北杏,、淡竹葉各10克,梔子,、通草各6克,,白蔻仁(后下)3克,薏米30克煎服,。
此茶多為寒涼中藥,,小兒不宜多飲,應(yīng)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服用,。
4,、三鮮清熱茶
材料:鮮茅根30克、鮮崩大碗30克,、鮮車前草30克,,冰糖適量
做法:所有材料加入清水5碗煎至2碗,,代茶頻飲。每日1劑,。
功效:清熱,,利水,通淋,。
適用:泌尿系感染初起癥輕者,,癥見尿頻、尿急,、尿黃,、尿少、排尿澀痛,、舌紅,。
點評:泌感初起多為濕熱穢濁之邪滯留膀胱所致,治宜利濕清熱,。本茶中茅根上除肺胃伏熱,,下泄膀胱濕熱,現(xiàn)代藥理研究認(rèn)為茅根含豐富的鉀鹽,,有顯著的利尿效果,,且能抗炎,增強免疫力,;崩大碗苦寒清熱,、利濕通淋;車前草甘寒清熱,、利水通淋,。三藥合用既能清熱利濕,又能抑菌通淋,。本茶藥味雖簡,,然諸藥鮮用效果更為顯著,且味甘,,口感好,,有良藥而不苦口之實,易為患者所接受,。此外,,本茶也可去冰糖加豬小肚煲湯飲用。
腎虛尿頻者忌用,。
南方日報記者 李劼
實習(xí)生 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