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伏到中伏是十天時間,而從中伏到末伏是二十天時間,相比前一伏長了十天之多,,同時大暑在中伏的前后,今年則是兩個時節(jié)連在一起,。所以中伏到末伏時氣溫將達到最高點,,因此民間有“熱在中伏”之說。現(xiàn)正處于中伏到末伏之間,,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都是一年中最高的,,平均氣溫在26℃到36℃,,最高氣溫可達44℃左右,。同時因處于汛期,故民間還有“山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諺語,。這就是說,在這段時間內(nèi)雨水多,,汛澇多,,特別是我們南方更是如此。所以這使得湯飲調(diào)理清熱祛暑,,清熱還要祛濕,,現(xiàn)特推薦鮮野簕莧菜赤小豆煲鯽魚。
?。鄄牧希蒗r野簕莧菜頭250-300克,、赤小豆80克、蜜棗3個,、鯽魚1條,、豬瘦肉50克、生姜4片
簕莧菜是老百姓十分喜愛食用的野菜,,現(xiàn)在已轉(zhuǎn)為栽培型的莧菜,,全國各地均有,所以有刺莧菜,、野莧菜,、雁來紅、老少斗,、三色莧,、綿莧、莧菜梗,、青香莧和赤莧導之名,。野簕莧菜之所以為民間所喜愛,是因為從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來說,,富有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能量,、鈣,、磷,、鐵、維生素A以及維生素B1,、B2和C等,。所含的維生素A和尼克酸比茄果類蔬菜高2倍以上,鈣的含量比菠菜高3倍,,且又不含不易被人體吸收的草酸,,含鉀也很豐富。中醫(yī)以為它能清熱祛濕,,尤其祛濕功效十分顯著,,難怪在廣東民間十分推崇它作為暑日時大腸濕熱的治療之用。赤小豆為食藥兼之之品,,更是民間常用的入湯入粥之物,。它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祛濕的功效,,古醫(yī)術(shù)中還認為它能“瘦身”,,李時珍稱它為“心之谷”,最宜夏日食用,。蜜棗甜潤健脾,、潤肺生津、鯽魚能補益利水,,合而為湯,,既能削減野簕莧菜寒涼之性,佐其去濕利水之力,,又能使此湯氣味更清潤可口,。此湯具清熱、祛濕,、健脾之功,,是時下常雨淋又暑熱造成的濕熱最為有效,同時是廣東民間暑濕天時的調(diào)理靚湯,。
?。叟胫疲莞魑锓謩e洗凈,簕莧菜頭切段,;赤小豆浸泡,;鯽魚洗凈,煎至微黃,、濺入少量清水,。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沸騰后改文火煲約一個半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量。
佘自強(廣東省中醫(yī)院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