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來襲,,許多網友苦中作樂,,紛紛在路面上進行了戶外燒烤,蝦仁13分鐘7分熟,,五花肉10分鐘8成熟,,網友們悠揚地吟道:“我和烤肉之間,只差一撮孜然,;我和扇貝之間,,只差一頭大蒜。”話說回來,,大家都知道路面熱到可以烤肉,,但到底肉要多少度才能熟呢?生活中我們烹飪的安全溫度是多少呢,?
生活中幾類食物健康烹飪的安全溫度
肉類 肉類食品在70-75攝氏度時最為香美鮮嫩,。整只家禽加熱要達到82攝氏度,最厚的肉才會熟透,。而像牛肉,、鹿肉等鹵過放冷再食用的味道也相當不錯,,溫度的下降令肉質更加緊實,也沒有了冒熱氣時帶出的腥氣,,只不過鹵制熟食不宜擱放過長時間,,避免發(fā)生變質。碎肉在處理的過程中細菌最容易散布,,所以,,至少要到71攝氏度才安全。
牛奶 不宜高溫久煮,,一般60-70攝氏度時,,就能達到殺茵消毒的目的,且味道鮮美,。如果溫度再高,、時間延長,牛奶中富含的蛋白質就會發(fā)生較大的變化,,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蔬菜 從保留營養(yǎng)素的角度來看,生食,、快炒,、蒸、燉,、微波等烹調法較佳,,相對的煎、煮,、炭烤,、油炸等均不適宜。蔬菜在60-80攝氏度時易引起部分維生素破壞,。煲燙時,,湯中蔬菜不宜燙太久,只等湯沸時放入蔬菜,,立即關火即可,,這樣燙熟蔬菜的維生素C可以得到最好的保護。食用蔬菜以50-60攝氏度,,口感最好,。
羊肉是個特例,因為羊油的沸點較高,,不易融化,,所以端上桌的羊肉要燙燙的才能聞到羊油的香味,大概80攝氏度,、快炒,、蒸,、燉、微波等烹調法較佳,,相對的煎,、煮、炭烤,、油炸等均不適宜,。蔬菜在60-85攝氏度,注意別燙到了嘴巴,。
海鮮 炸海鮮的出鍋溫度應在90攝氏度左右,,食用溫度應為70攝氏度,這樣既不太燙,,味道又最為鮮美,。煎炸海鮮的油溫過低時,未熟的海鮮不衛(wèi)生,,嘌呤含量高,,易引起腹瀉;但溫度過高時,,會凝固海鮮類所含的蛋白質,,又變得不易消化。
蜂蜜 沖蜂蜜時的最佳溫度為50-60攝氏度,,如用沸水來沖蜂蜜,,不僅改變蜂蜜的甜美味道,,使之變酸,,還會使蜂蜜中的酶變性。
西瓜 西瓜是水果中最解暑的,,也是冰食最多的,,吃西瓜以8-10攝氏度為宜。低于此溫度,,就嘗不出真正的又甜又沙的味道和口感,,還容易引起腹瀉;高于這個溫度,,不僅易變質,,還不能解渴。
溫水 水溫的確對人體很重要,,研究發(fā)現,,煮沸后涼至25-35攝氏度的白開水,具有特異的生物活性,,它比較容易透過細胞膜,,并能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所以,,每日清晨一杯溫水應該是一每位都要養(yǎng)成的好習慣,。
果汁 喝果汁的最佳口感溫度為8-10攝氏度,尤其是夏日最常見的西瓜汁在8攝氏度最好喝,,低于這一溫度就嘗不出又甜又沙的味感了,。如果飲用時溫度太低,果汁中的果糖將對口腔造成一定刺激,,造成牙痛,、牙酸、牙齦敏感,,甚至長蛀牙,。另有研究表明,低溫狀態(tài)下的果糖對腸胃的刺激很大,。果汁最佳營養(yǎng)溫度是在12攝氏度,,維生素在這個溫度下可以發(fā)揮到最高極限,而且口感最為溫和,,也有適于牙齒的正常代謝,,延長牙齒的壽命。
食物的溫度決定健康
食物的溫度是大家不常探討的話題,,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溫度細節(jié)都被我們所忽視,,在身體中留下了隱患。
想要健康,,就要知道自己的身體需要什么樣的安全溫度,。吃五谷雜糧的亞洲人,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身體熱量不是很高,,適合攝入與我們的體溫接近或稍低的30-35攝氏度左右的溫熱食物和水;而歐洲人是以肉食為主,,身體儲備熱量高,,因此喝冰水、吃冷食,,甚至生食,,胃腸可以很快把“寒”化解,不會給身體帶來太大的影響,。所以,,盲目去學習西方的生活方式,喝冰水、吃冷食,、生食是會傷害自己身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