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軻
中國人民大學環(huán)境學院等機構昨日發(fā)布的《中國城市空氣質量管理績效評估》(下稱“《評估》報告”)顯示,,經濟發(fā)展高的城市,空氣質量普遍較差,;46.02%的居民對城市空氣質量狀況不滿,。
僅10%城市空氣質量好
“報告基于公開可獲得的數(shù)據(jù)(2005~2010年),對全國28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空氣質量現(xiàn)狀與變化趨勢進行了評估,。”中國人民大學環(huán)境學院教授宋國君對記者表示,,評估指標包括二級及以上天數(shù)(標準為《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和趨勢、空氣中顆粒物(PM10)現(xiàn)狀和趨勢,、二氧化硫現(xiàn)狀和趨勢,、二氧化氮現(xiàn)狀和趨勢。
《評估》報告顯示,,城市空氣質量的具體狀況是:PM10污染有所改善,,PM10暴露人口的比例以中等空氣質量最多,并呈增加趨勢,,空氣質量差的比例減少,;SO2(二氧化硫)污染有較大改善,基于SO2的不同空氣質量狀況下的城市數(shù)量比例與暴露人口比例的狀況及變化趨勢基本吻合,,共同表明無論是人口規(guī)模大的特大城市,,還是中等城市、小城市,,其SO2污染狀況普遍得到改善,;NO2污染不嚴重,,但有所惡化,NO2空氣質量中等的城市暴露人口比例增加,,質量好的比例下降,。大城市惡化趨勢明顯。
評估結果顯示,,空氣質量好的城市個數(shù)占10.67%,,差的城市占75.80%,極差的城市占13.52%,。其中,,空氣質量好的城市中,經濟發(fā)展水平低的城市所占比例大,;空氣質量差的城市里,,工業(yè)城市、采暖城市所占比例大,;空氣質量極差的城市中,,采暖城市、經濟發(fā)展水平高的城市所占比例大,。
2010年暴露于空氣質量差狀況下的人口最多,,所占比重達57.99%,空氣質量整體處于差的水平,。2005~2010年,,暴露于空氣質量好、差狀況下的人口比例均呈下降趨勢,,極差狀況下的人口比例呈上升趨勢,,表明空氣質量水平整體惡化。
《評估》報告指出,,我國空氣污染防治政策滯后于社會經濟發(fā)展。無論是大城市,、經濟發(fā)達城市,、工業(yè)城市等,空氣質量普遍較差,,總體上有惡化的趨勢,。空氣質量較好的城市或者是經濟不發(fā)達,,或者經濟發(fā)達但以旅游等新型工業(yè)為主的特殊城市,。
“城市空氣質量毫無疑問與城市的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和空氣質量管理的努力有關。實踐證明,,空氣質量通過管理是可以迅速改善的,。那些經濟發(fā)展很快,,空氣質量惡化的城市需要反思。”中國人民大學環(huán)境學院院長馬中說,。
城市群空氣污染各有特征
《評估》報告介紹,,不同地域之間的城市群空氣污染具有各自的特征,遼寧中部城市群污染主要集中在重工業(yè)城市,,包括本溪,、撫順、沈陽,、鞍山,,以PM10和SO2污染為主,超標嚴重,;氮氧化物雖然達標,,但是上述工業(yè)城市均處于后30%的水平。
山東城市群PM10,、SO2,、NO2三種污染物污染都非常嚴重,二級及以上天數(shù)指標半數(shù)以上的城市都位于排名的后30%,;PM10污染在大型工業(yè)城市尤為明顯,。
北方西部城市是城市空氣污染的重災區(qū)。山西中北部城市群主要污染物是SO2,,超標率排名均處后30名的水平,,尤其以省會太原SO2污染最為嚴重;山西關中城市群污染相對其他區(qū)域來看最為嚴重,。白銀,、蘭州、烏魯木齊均是全國污染最為嚴重的城市,,污染物以PM10與SO2為主,。
海峽兩岸城市群污染相對最輕,污染物以PM10為主,。
《評估》報告認為,,城市空氣質量改善有較大潛力。我國各地污染控制設施已經大量建設和安裝,,但主要污染源沒有實現(xiàn)連續(xù)達標排放,,說明管理不到位。報告建議,,將國家城市空氣質量評估制度化,,周期性地對全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展開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開,。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