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主肉,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無論是肌肉失去彈性、皮膚沒有光澤,、膚色暗淡,、腰間長出“游泳圈”,還是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歸根到底,,都是脾氣虛弱導(dǎo)致的。脾虛怎么調(diào)理,?脾虛不能吃什么,?愛美網(wǎng)健康告訴你女人脾虛如何調(diào)理。
脾虛的人別吃這10種食物
1,、梨子
生梨性涼,,脾虛切忌。正如《飲食須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損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經(jīng)疏》亦云:“脾虛泄瀉,法咸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虛寒瀉者忌之,。”因此,凡脾虛之人,,尤其是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切勿食用,。
2,、山楂
又叫棠株、山里紅,。能開胃消食,,但有損害脾胃之弊。如《本草綱目》中曾說:“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脹悶者,于每食后嚼二三枚絕佳,,但不可多食,,恐反克伐也。”《本草經(jīng)疏》中也指出:“脾胃虛,,兼有積滯者,,當與補藥同施,亦不宜過用,。”元·朱丹溪還認為:“山楂,,若胃中無食積,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發(fā)之氣也,。”
因此,,脾虛之人勿食之,更忌多食常食之,。
3,、甜菜
又叫君達菜。其性涼,,有損脾氣,。如《本草求真》中指出:“脾虛人服之,則有腹痛之患,,氣虛人服之,,則有動氣之憂,滑腸人服之,則有泄瀉之虞,。”由此可見,,對脾氣虛弱,尤其是脾虛便溏之人,,不宜多食常食之,。
4、枸杞子
性平,,味甘,。但古代醫(yī)家也有認為,枸杞性寒,。如《別錄》中說它“微寒”,。《食療本草》認為“寒,,無毒”,。《本草求真》中還說:“枸杞,,甘寒性潤,。”
正因如此,對平素脾胃虛弱,,或素有脾胃虛寒便溏者,,皆當忌之,正如《本草經(jīng)疏》中告誡:“脾胃薄弱,,時時泄瀉者勿入,。”
5、鴨肉
性涼之物,?!讹嬍稠氈分性f:“鴨肉味甘性寒,滑中發(fā)冷氣,。”清·王孟英亦云:“多食滯氣,,滑中,凡為陽虛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虛之人,,尤其是脾陽不足者忌食鴨肉,。
6、甲魚
有涼血滋陰作用,,屬于清補食品,,滋膩之物,,多食久食則有礙脾之運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尤其是脾胃素虛之人,應(yīng)當忌食之,,正如《本草從新》中所告誡:“脾虛者大忌,。”
7、田螺
性寒,,味甘咸,,有清熱解暑作用。正因其性質(zhì)大涼,,《隨息居飲食譜》中才明確告誡:“多食寒中,,脾虛者忌,。”
8,、螺螄
性寒,味甘,,雖有清熱作用,,但對脾胃虛寒之體則不相宜。正如《本草匯言》中指出:“此物體性大寒,,善解一切熱瘴,。胃中有冷飲,腹中有久泄不實,,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說:“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故凡脾虛者,,法當忌食之,。
9、蚌肉
性寒,,味甘咸,,能滋陰、清熱,,但脾虛之人不宜多食,,食之易傷脾胃陽氣。所以,,清代食醫(yī)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告誡:“蚌,,甘咸寒。多食寒中,,脾虛便滑者皆忌,。”
10,、牡蠣肉
性質(zhì)微寒,味甘咸,,雖有滋陰養(yǎng)血作用,,但多食久食則導(dǎo)致脾胃虛寒,加重消化系統(tǒng)慢性疾病的病情,,凡因脾虛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癥,、慢性腹瀉者均忌多食,。清·黃宮繡還說:“脾虛精滑者忌。”
脾虛的食療方法:
1,、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適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燉煮至稀爛即可。
2,、香菇牛肉湯
香菇10克泡好,,瘦牛肉30克先用粉面裹好,湯沸后入香菇,,再撥進牛肉片,,同時點入適量味精、食鹽,、香油,,煮沸后即可。
3,、炒牛肚土豆絲
熟牛肚50克切絲,,土豆(馬鈴薯)80克,切絲后以清水淘洗掉表面淀粉,,油鍋熱后加入少許蔥絲和碎蒜,,遂入肚絲土豆絲爆炒,并點入適量牛肉湯和鹽,、味精,,土豆絲丸成熟即可。
4,、扁豆餡包子
鮮扁豆兩份,,雞肉一份,剁碎后加鹽,、味精,、鮮姜汁和花椒水拌勻作餡,,以小麥粉起面作皮,捏成包子后,,置籠中,,旺火蒸20分鐘。
5,、百合粥
百合,、蓮子、薏米各適量,,同煮粥,,加冰糖或白糖調(diào)味食用。
6,、栗子煲粥
栗子肉20~30克,,大米100克,同煮,,加白糖或油鹽調(diào)味食用,。
7、荔枝粥
去核干荔枝5~15枚,,大米100克,,同煮粥,,加白糖適量食用,。
8、荔枝淮山蓮子粥
干荔枝肉50克,,淮山藥,、蓮子各10克(搗碎),煮軟,,加大米100克,,共煮粥,食用,。
9,、白果苡米水
去殼白果仁8~12粒,苡米60克,,加水適量煮爛,,加冰糖或白糖調(diào)味服用。
10,、白果蒸雞蛋
將雞蛋1只開1小孔,,放入去殼白果2枚,用紙貼封小孔,,放碟中隔水蒸熟內(nèi)服,。每日1次,,連服數(shù)次。